1月下旬,寒潮來襲,福鼎市各白茶主產區氣溫明顯下降。茶山上,部分茶農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,采取覆蓋、煙熏等措施,為茶樹防寒防凍。
“除此之外,我們全力做好冬季茶園清園工作,利用低溫情況下越冬蟲群集的特點,采取茶樹修剪、枯枝殘葉清除等措施,破壞病蟲害越冬場所,減少病蟲源,科學養護茶樹。”寧德市科技特派員蔡良餒說。
近年來,福鼎市結合創建全國茶葉有機肥代替化肥項目實施試點縣,在全省率先市場化推進茶樹病蟲害統防統治,落實茶園不使用化學農藥全覆蓋,量身定制綠色防控技術,打造和實現茶園生態平衡系統,促進有機茶認證企業和認證面積走在全省前列。
科技賦能,質無止境。福鼎市實招頻出,著力讓福鼎白茶這片“綠葉”溢金,成功升值“出圈”——
2021年,福鼎在全國首創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體系,實現全過程追溯。2022年,再度升級,將市場分析、氣象因子及土壤酸堿度等信息納入大數據平臺,科學指導生產、加工、經營行為。同時,結合茶園、茶企現有監控和氣象設備,創建茶產業鏈AI智能化分析終端,實現數據自動采集功能,提高茶園、加工倉儲、銷售智能化水平;全面推行原產地福鼎白茶賦碼銷售,運用推廣溯源防偽標,新增福鼎白茶大數據溯源農產品圓標,讓粗制茶也有“身份”。
眼下,打開“知天氣”APP,福鼎市數字氣象智慧茶園立體氣象監測站點、溫度等一目了然。據了解,福鼎數字氣象智慧茶園立體氣象監測站于2022年建成投用,站點從沿海到內陸、從低海拔到高海拔,形成覆蓋福鼎全域的“茶園立體氣象監測網”,填補了茶園氣象監測數據的空白,實現茶園環境溫度、環境濕度、雨量、土壤溫度、土壤水分、風速風向、二氧化碳和光合有效輻射等多要素定時、連續、定位觀測,為監測茶樹生長微氣候環境、開展茶葉氣象服務、茶葉氣候資源評估認證、茶葉與氣象學科交叉領域研究等提供數據支撐。
“與傳統茶園相比,智慧茶園更聰明也更高效,可經過要素統計得出綜合指數,再運用這些指數分析茶園的狀況,對茶園進行科學管理。”蔡良餒說。
茶園AI系統也已上線,依托智慧國土系統里的視頻數據,再結合AI識別,一旦茶農在茶園里出現打農藥的動作,就會立刻被系統捕捉到,然后在20分鐘內,巡察人員會到達現場,打過農藥的茶樹會進行抬刈。
除此之外,福鼎市還著力開發“福鼎白茶衛士”APP,加快實施“數字茶鎮”項目,并結合白茶可收藏特點,利用5G、物聯網、大數據技術、云計算等信息技術,提供對茶倉、窖藏環境的智能感知、預警等服務,實現智能化、可視化管理,由六妙白茶建立“新茶預訂+云倉儲+茶金融+商城交易”組合式窖藏服務,昌泰倉儲與金融部門成立國內唯一一個以福鼎白茶為核心的“電商+實體倉庫+投資”的物聯網綜合平臺。首創全國茶產業院企合作先例,由中國白茶研究院引導有資質的茶企業共同合作設立了17個非公茶葉企業研究所,開展7個開放式課題研究,促進科技成果孵化落地。
守正創新,厚積薄發,福鼎已成功實現茶業綜合產值突破百億,連續13年進入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十強。目前,全國擁有“福鼎白茶”線下門店1萬多家,門店從業人員10多萬人。“福鼎白茶”的興起,也帶動全國14個省份、幾十個縣的產茶區種植、制作白茶,推動白茶產業規模持續壯大。
下一階段,福鼎市將繼續以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目標,持續統籌“三茶”發展,全面推進“中國白茶高效生態生產示范區、中國白茶加工貿易引領區、全國智慧茶產業創新先行區、全國茶旅融合發展樣板區”建設,為鄉村振興、農業現代化提供強勁動力。
□ 王婷婷 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