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鼎新聞網訊(雷小芳)日前,福鼎市人民政府公布福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項,其中新增項目名錄17項,福鼎市本級擴展項目3項。
據了解,福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分別是太姥青龍燈舞、福鼎盆景制作技藝、太姥蘭花培植技藝、福鼎媽祖信俗(巽城媽祖信俗)、福鼎梔子制作技藝、福鼎梔子制作技藝(梔子油制作技藝)、宗教連環畫、福鼎茉莉花茶傳統制作技藝、福鼎古建(大木)營造技藝(點頭)、沙埕跑旱船、沙埕火鼎公火鼎婆、福鼎小籠包制作技藝、福鼎古建(油漆裝飾)傳統技藝、福鼎白茶開茶節、中國白茶始祖·太姥祭典、中藥炮制技藝、黃記餛飩制作技藝、閩威魚松制作技藝、福鼎肉燕制作技藝、管陽泥鰍面制作技藝,歸入傳統舞蹈、傳統技藝、民俗、傳統美術等類別。
作為“全國文化先進縣(市)”,福鼎蘊藏有歷史悠久、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各門類數量繁多,分布于全市各個鄉鎮、村,區域特征明顯、價值獨特,充分體現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文化,具有一定的歷史、科學、藝術價值。
為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全面有效保護,福鼎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》《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》有關規定,認真貫徹“保護為主、搶救第一、合理利用、傳承發展”的工作方針,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工作,延續福鼎文脈,促進經濟與文化和諧發展。